基本达标 对银行配债提升影响有限
2013-10-13 类别:其他 机构:民生证券 研究员:赵丽娜
[摘要]
推出背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2013年金改力度增大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传统信贷利差缩窄倒逼商业银行通过加杠杆和加大期限错配的方式提升权益乘数和息差进而抵抗ROE的下行。扭曲的资产配置、同业资产流动性的系统下降、理财负债的不稳定性,都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隐患,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利率市场化推进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跟随巴三,标准放松与11年相比,新版《流动性办法》监管标准有所放松,这与巴三放松方向一致。1)放宽优质流动性资产的界定范围,将二级资产扩大至为2A和2B两种级别;2)明确允许银行在压力状况下流动性覆盖率降至100%以下,监管更灵活;3)调低部分项目现金流出系数,放松达标期限等。
但11年征求意见稿之后,正式办法一直未出台,实际监管效力并未体现。
影响一:商业银行可持公司债评级范围扩大。
与11版相比,新版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将二级资产扩大至2B级别,主要是外部评级BBB-至A+的公司债券,扩大了银行持有公司债券的范围。
与11版相似,办法强调流动性覆盖率(LCR)的重要性,其核心在于拥有充足的合格流动性资产:除现金外,主要是国债、央票、外国政府债券及外部评级在BBB-以上的公司债券。因现金及外国国债等具低息特征,在流动性压力下,新办法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配置债券类资产的动力。
影响二:有助于约束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过度依赖衡量流动性覆盖率的另一个指标是现金净流出量,《办法》对同业业务采用了较高的现金流出系数和较低的现金流入系数,有助于约束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过度依赖。
影响三:有助于缓解流动性风险,但风险的系统释放有赖于组合政策我国流动性最根本的脆弱性,是实体回报率不断下降和金融体系资金多重流转带来融资成本提高的矛盾,尤其是大量资金错配至依赖政府信用的平台部门,《办法》的出台有助于缓解流动性风险,但风险的系统释放依赖于理顺资金配置机制及庞大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
对债券市场影响:目前银行基本满足近期监管目标,不会对商业银行配债行为产生明显影响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银行的LCR都达到了100%的最终标准,即便对少数未达标银行来说,LCR比率也远高于14年底60%的要求,因此短期内《办法》不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行为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助于平稳市场流动性预期。目前商业银行面对流动性和盈利压力,仍表现出留存备付金和非标资产同时保障流动性和收益的倾向。由于四季度货币政策放松及经济大幅下滑均难以看到,判断利率债仍缺乏系统机会,时点机会在于11月初流动性阶段性缓解及年底商业银行配债回升带来的交易性机会。
查看本报告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