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土地流转的瓶颈突破
2017-11-06 类别:策略 机构:中泰证券 研究员:王晛
[摘要]
投资要点本周从10月30日-11月5日共五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45.07,涨跌幅为-1.32%;深圳成指下跌229.34,涨跌幅为-2.00%;沪深300下跌29.27,涨跌幅为-0.73%;创业板综下跌80.11,涨跌幅为-3.29%;中小板综指下跌284.73,涨跌幅为-2.37%。
一周市场策略点评:
土地流转的“政策瓶颈”:在经历了土地流转的前期阶段对基于市场化行为的需求性释放。通过对2007年-2016年的GDP农业增加值增速和耕地流转面积增速的趋势对比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的耕地流转面积和占比均在创造新高,但是在趋势上已经逐渐进入平台期。
(其中关于2009年GDP农业增加值的异常情况,在需求端由于在年初的南方雪灾直接影响了猪肉采购通畅性,同年H1N1流感病毒的爆发,也造成了猪肉、鸡肉需求端的收缩,这种贯穿全年的价格和需求压制因素对全年的GDP农业增加值影响较为明显)。
土地流转的“区域特征”:我们认为在政策强推动背景下,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主要由于政策所面临着的两方面的瓶颈:一是由人口密集度决定的流转成本,高人口密集度的区域,其土地过度分散造成流转直接成本过高。二是区域土地依赖度,在这一方面最主要的因素是区域城镇化的间接成本,这其中既包含了农业劳动力从第一行业向第三行业的过渡,也包括城镇化居民社会福利的平衡性保证。
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平衡”:从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方向来看,只有在流转后端大幅提升规模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投入产出比,才能够打破现有的流转成本瓶颈(后续我们会从资本和技术两个框架进行讨论)。对于后者,目前可以看到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农业内部进行劳动力的服务升级(从前端种植养殖向后端产品加工、物流仓储、信息化、自动化升级);二是城镇化迁徙,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服务升级。
土地流转的“技术痛点”:按照我们所梳理的未来土地流转所对应的农业人口的内部性劳动力升级,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服务升级和技术更迭,我们认为可以将方向和范围锁定至农业第三产业,即产业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下游的“农产品流通”。而这两个方向分别对应了农业规模化的成本效益改善以及产品流转的高附加值溢价提升。而相对应的技术痛点主要包括:1、整体的农业技术设施落后,亟需技术升级;2、机械设备功能性缺失,相关环节仍是空白(如粮食烘干、初加工机械化);3、物联网信息化的全面产业升级,对前端生产环节、流转环节、加工环节进行系统化升级。
查看本报告全文PDF